漆膜圓柱彎曲試驗儀是評估涂層柔韌性的關鍵設備,其流程從“取樣”到“測厚”必須環環相扣,才能給出可重復的φ值(開裂/剝離時的最小軸徑)。下面以GB/T 6742和ISO 1519為主線,用“一步一圖”的思路拆解全過程。
一、取樣——讓試板代表整批
1.取樣位置:在噴涂生產線的頭、中、尾各抽一張金屬試板,同批涂料、同一條烘烤曲線。
2.調質:試板自烘道出口起在23±2℃、50%±5%RH下調質48 h,消除熱應力。
3.背封:用耐溶劑膠帶封背,防止反向腐蝕影響彎矩。
二、制膜——控制厚度梯度
1.噴涂:采用固定噴槍距200 mm、槍速0.3 m s?¹,濕碰濕兩道,確保縱向厚度均勻。
2.烘烤:按工藝曲線180℃×20 min,出爐后自然冷卻。
3.厚度初篩:用磁性測厚儀五點法初檢,剔除±5%以外超差的試板,僅保留23±1μm的樣本進入彎曲試驗。
三、儀器校準——軸徑與零位
1.軸徑校驗:用三針法測量φ2、φ3、φ4、φ5、φ6、φ8、φ10、φ12、φ16、φ20、φ25、φ32 mm共12根圓柱軸,公差±0.01 mm。
2.零位校準:將未貼膜的空白鋼板插入,壓輥與圓柱軸剛好貼合時,讀數歸零。
四、彎曲操作——一次成型
1.環境:20-25℃,避免手套油脂污染膜面。
2.裝板:把試板涂膜面朝外,插入指定軸徑槽,一端與軸切線對齊。
3.勻速彎曲:手輪以5 s/180°的恒定速度旋轉,使試板在2-3 s內完成180°貼軸。
4.保持:彎曲后靜置10 s,釋放彈性回彈,再取出試板。
五、結果檢視——肉眼+顯微
1.宏觀判定:在300 lx白熾燈下,距試板25 cm目測,記錄最先出現裂紋或剝離的軸徑。
2.顯微確認:用50×放大鏡觀察裂紋是否貫穿膜層;若僅表層發絲裂紋,可降級記錄。
3.合格標準:以客戶規范為準,如汽車外板要求φ3 mm無裂紋。
六、測厚——驗證膜厚與結果關聯
1.選點:在彎曲中心線兩側各15 mm處取三點。
2.儀器:采用渦流/磁感應兩用儀,精度±1μm,探頭直徑φ4 mm。
3.校正:測量前用23μm標準片校準;測量后取平均值作為最終厚度。
4.數據鏈:將軸徑、厚度、是否失效輸入SPC系統,若同批出現φ8 mm仍失效,則回溯烘烤曲線粘度-溫度圖,查找是否因交聯過度導致脆化。
七、報告——可追溯的閉環
報告中需同時給出φ值、膜厚、環境溫濕度、軸號及操作員ID。若測試失敗,附加SEM斷面照片,以便研發調整配方或工藝窗口。
從“取一塊板”到“報一個數”,漆膜圓柱彎曲試驗的每一步都在壓縮人為誤差,把涂層的柔韌極限化為可對比的φ值,為涂料研發、涂裝現場、質量仲裁提供了唯有的且可重復的“金標準”。